長手觀音(萩生觀音)


長手拾壱觀音堂於建保3年(1215)創建,起初是由實義僧都開建。
一開始是位在長手山的山頂,但在正德2年(1712)遷移至現在的地點。
現在的觀音堂是文政年間(1818〜1830)改建後的樣子。擁有廡殿頂、銅板鋪屋頂、與屋脊平行的平入式出入口,桁行(長)約3.6公尺,梁間(寬)約 3.6公尺,在四方有約1.8公尺的緣廂,正面附有向拜(向外延伸屋簷),外壁採用梁柱外露式的真壁建造,並呈現原木的風貌。
內部以繪馬裝飾,向拜則掛有「長手拾壱觀音堂」的匾額。領地內有湯殿山塔、飯豐山塔(置賜地區有許多視飯豐山為靈山,信奉飯豐山的信眾)和大宮供養塔(在 置賜地區有稱為大宮講的宗教集會,另外大宮神社特別以祈求安產為名,因此擁有許多女性信眾)等多座石碑,由此可見其香火之興盛。
十一面觀音座像本尊約有70公分。
每年7月10日的緣日會開放給民眾參拜,因為以消災解難聞名,在戰爭時期人們會祈求不中彈,近年則以祈求交通安全為多。